首页 ag旗舰厅 >新闻资讯 校园风采 AG旗舰厅官方
秋冬“马拉松季”,谨防非典型中暑
2025-11-01

新京报讯(记者王卡拉)马拉松赛事通常在深秋举行,此时气温适宜,似乎与中暑无关。然而,在近年来的秋冬赛事中,媒体报道了国内外跑者出现中暑的情况,损害了健康。 “这是非典型中暑引起的症状,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。”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、解放军中暑防治研究中心专家组组长宋青提醒,在马拉松赛事中,跑者应警惕该症状带来的健康风险。秋冬季节虽然没有阳光照射和高温,但人们在剧烈运动中仍然会产生大量热量。当超过人体体温极限时,就会发生中暑,尤其是非典型中暑。近年来,非典型中暑患者逐渐增多,这给快速准确识别中暑增加了难度。宋庆指出,非典型中暑的主要特点是起始环境不符合高温高湿标准,甚至发生在寒冷环境;核心体温<40.0℃;运动强度不高;而且意识障碍并不严重。对于非典型中暑,要严格执行中暑诊断标准,密切监测病情变化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以免错过治疗机会。非典型中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宋庆指出,近年来,马拉松赛事在中国蓬勃发展。尽管马拉松被誉为“最接近公众的奥运赛事”,但本质上仍然是一项高强度的赛事极限运动。一些赛前出现新发感冒、腹泻等症状的选手,由于自我意识不清,仍坚持带伤参赛,以免浪费名额,进一步加剧了中暑风险。他提醒活动主办方严格组织报名筛查,避免带病参加活动。目前,全国大部分地区正面临降温,但10月以来,南昌等地天气持续温暖。炎热的天气会增加运动员的心肺负荷,导致体液流失,进一步加剧身体疲劳,给中暑的发生带来隐患。很多选手都会在夏季进行耐热训练,让身体适应高温,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绩。这个过程也称为热适应。热习服可以有效预防中暑的发生,但热习服是时间敏感,离开热环境1-2周后会逐渐消失,其保温性也会下降。也就是说,热脱适应会导致比赛中的非典型中暑。为了完成比赛甚至达到个人最好成绩,不少马拉松选手在秋冬季节仍然选择穿着短裤比赛,导致身体表面温度与实际核心温度差距较大。如果医护人员不熟悉中暑的特点,选择腋下、额头等体表部位测量体温,测量的数据可能达不到普通中暑的高烧(>40℃),从而忽视中暑的诊断。此外,公众对中暑的认识并不全面。他们往往认为这种疼痛只发生在天气炎热的时候,这让跑步者放松了警惕,并认为头晕、胸闷等症状是简单引起的。运动。比赛结束时的坚持将会带来良好的状态。参赛者如何避免热射痛?宋庆建议,选手们在赛前要准确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。比赛前,主办方将严格检查报名选手的身体状况。心脏病患者、高血压、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者、感冒患者、肥胖超重者、没有运动基础者、年龄过小或过大者不适合参加。尽量选择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赛事,因为保障体系比较完善。提前了解比赛当天的天气情况。如果气温有突然升高的可能,要及时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,选择舒适、排汗的——排汗的衣服,携带足够的盐/电解质片,并确保充足的睡眠。比赛过程中,一旦身体出现“闷热”、“发抖”、“头晕”、“意识不清”等中暑预警信号,不要强迫自己继续完成比赛,应立即向就近的医疗保障人员寻求帮助,启动紧急降温措施。比赛结束后,身体产生的热量并没有立即消失。球员要及时换水,特别是富含钠、钾等电解质的饮料,并做好伸展和放松工作。宋庆强调,即使在秋冬季节,马拉松爱好者也需要警惕非典型中暑的发生。 “虽然中暑危险,短时间内还会影响多个器官,但遵循‘8-4-6’中暑黄金法则,在训练前后进行科学防护,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。”严校对李克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)由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发布。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注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和视频,如有)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,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Copyright © 2024-2026 吃瓜集锦:明星的大事件 版权所有

网站地图

鄂ICP备36659856号

友情链接: